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多名网红医生在自媒体上发布视频或文章,讲述了其在下班后为患者加号看病的经过。但该网友发现,这些医生讲述的故事情节过于雷同,有摆拍造假的可能性。 记者检索后发现,至少有20名网红医生都发布过此类雷同故事情节:患者从远方来,不会预约也不会挂号,为此打算在候诊区留宿一宿。医生给患者开方子后,医生助理也都会再询问医生。这些文章或视频的标题或第一句话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 一名在网上发布过此类故事的医生承认,这些内容系其宣传团队“添油加醋”所致,拍摄时他只是照着稿子念一遍,今后他会加强此类视频的监管,督促签约的MCN机构改正这些问题。专家表示,一些MCN机构会“偷懒”将吸引流量但剧情相近的剧本套用在很多主播身上,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医生来说,应该自觉规避虚假的、有误导性的信息,另外社交平台也要加强对相关视频账号的监管,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处罚。 多名医生账号讲述故事被指“过于雷同” “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年1月3日,一名有42.7万粉丝的儿科医生郭某在其认证自媒体平台上,用这句话开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该医生从门诊下班后,发现候诊区有一对母女,“医院,已经几乎没有人了。”郭某询问后得知,母女从广西坐火车赶来看病,每天预约也不会挂号,于是想着在候诊区睡一宿,第二天再挂号。 郭某视频中称,他当时“心里一酸,心情很复杂,我假装回过头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他怕母女夜里受冷生病,因此加班为孩子看了病,得知孩子得的是抽动症,为孩子开了方子。母女离开后,助理问医生直接开方子是否合适,郭某表示:“我仅仅挨的是批评,病人承受的事更多。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的话,这世界还有白吗?” 在视频的评论区里,不少网友为该医生的行为所感动而点赞。 然而近日有网友发现,同样温暖人心的故事,出现在了全国数十名医生的自媒体账号上。这些故事不但剧情高度相似,就连视频开头的话,也都是相同的:“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 比如年9月一名有6.7万粉丝的肛肠科医生李某发布在微博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同样是:“如果作为一名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李某的讲述中,同样有一对母子从广西坐火车来看病,但没有预约也不会挂号。李某在文中用了和郭某同样的表述,称她感觉“心里一酸,心情很复杂,假装回过头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我担心母女在冰冷的椅子上躺一晚上,万一再感冒又是一笔开销”。 李某说,孩子存在便秘的情况,于是她给孩子开了方子。母女离开后,同样出现一个人问李某:“直接给她们方子真的没事吗?”李某也用了和郭某同样的话回答说:“可能我仅仅挨的是批评,病人承受的事确实更多。连医生心如果都黑了,这世界还有白吗?” 李某在这条微博中发布了两张照片,前一张是医生在工作,后一张照片是一名母亲抱着一个小女孩。记者检索发现,后一张照片最早出现在年的一条新闻中,医院内,一名二胎妈妈在候检区靠着3岁女儿睡觉的故事。 再如今年3月13日,一名有25.6万粉丝的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某在其认证自媒体账号上发视频,开头同样说道:“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白的吗?”视频中同样出现了坐火车从外省而来,却不会预约、挂号的患者。胡某看到后同样表示:“心情比较复杂。老人躺一宿感冒着凉了,又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胡某称给老人看病后,同样有助理来提醒说,这样把方子给患者,医院不就没有利润了?胡某在视频中回应说:“医生治病救人的心都失去了,这个世界还可能是白的吗?” 有医生称故事系宣传团队“添油加醋”所为 记者检索发现,至少有20名医生的自媒体账号,均发布过与上述故事极为雷同的内容。医生来自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湖南、贵州、北京等多地。这些视频或文章几乎均以“如果医生的心都黑了,这世界还会有白吗?”开头或当做标题,提到下班时发现有患者在候诊区,不会挂号,医生为其加号看诊,并开了方子。与此同时,有学生或助理会询问医生这样的做法是否可行,医生随后以“医者仁心”等理由予以回应。 在不同医生的讲述中,常常会出现几乎一模一样的话语,比如多名医生在看到患者等待后,都会说:“我的心情很复杂,假装回过头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同时感慨说:“(患者)在冰冷的椅子上躺一宿,万一感冒着凉,又是一大笔开销。”此外,多名医生在学生或助理提出担忧后,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我仅仅挨的是批评,病人承受的事却更多。” 这些视频或文章均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呈现,部分视频会有“仅为个例参考,如有不适,线下就医”或者“疾病治疗和具体用药请前往正规医疗场所就诊,本视频仅作为医学科普不作为诊疗依据,本视频不推广任何药物”等提示,但相关视频及文章内均没有内容为演绎或虚构的提示。 真的有这么多医生都有如此雷同的遭遇吗?记者联系了部医院,其医院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不清楚医生的相关情况。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某医疗自媒体平台上,一些发布了此类遭遇的医生显示与MCN机构签约。其中一家MCN机构签约的医生中,就包括前述于今年1月发布了此类故事的儿科医生郭某在内多名发布了前述雷同情节的医生。 据悉,MCN机构相当于互联网领域的明星经纪人,在招收一批网络主播和创作者后,为其提供内容策划、宣传推广、粉丝管理、签约代理等服务,以实现网红孵化、IP衍生、流量变现等目的。 6月8日,郭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他曾有看到患者从外地赶来,并为这些患者加号的经历。但是他的自媒体上发布的视频故事是宣传团队“可能做宣传的时候添油加醋了,实际没有那么夸张,我已经让他们删掉了”。 当记者询问,视频内容是否是MCN机构让他照着稿子念了一遍,郭某予以承认。他称自己临床工作比较忙,“有时候发这些东西,会大致看一看,比如科普类的。像这种故事类的可能都不让你看。” 郭某表示,他今后会加强对于此类视频的监管,督促MCN机构改正这些问题。 据该MCN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中介绍,主要专注于孵化和培养垂直内容制作者以及专注于内容制作与输出。核心聚焦于大健康产业,目前已打造医生IP+。招聘信息中显示,该MCN隶属于某集团的子公司。北青报记者检索发现,该集团曾在招聘启事中称其为专业从事医疗投资、医疗开发、医院管理、托管合作、营销策划、药品经营为主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在集团一则招聘“网络推广”的启事中称,该岗位需要员工负责软文、原创、伪原创的写作、发布和热点关键词信息配合推广,整合第三方网站资源,增加网站流量和知名度,此外员工还要熟悉营销方式,医院、科室品牌,及科室专家、技术等相关品牌建设的推广。 记者就为何多名签约医生发布了雷同内容等情况联系了该MCN机构官方社交账号,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有和MCN签约医生社交平台发布挂号预约服务客服称很多患者看视频后前来预约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该MCN机构也在社交平台上注册了官方账号,平时经常转发医生发布的文章、视频。其中一名在某平台有14.2万粉丝的耳鼻喉科医生刘某某的账号显示,刘某某也与这家MCN机构签约合作。 今年3月,刘某某在微博上曾发布过一篇文章,该文章中同样出现了从外地而来,但不会预约挂号,医院苦等准备过夜的患者。刘某某称,她了解情况后,立即为老人加号看诊。 刘某某的账号上,经常发布家长带儿童来就诊的视频,在很多视频的评论区里,会留下预约挂号的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