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恭城:望见山水记住乡愁的现实 点击“本日恭城”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人居目标,也是多少人梦中的理想家园。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恭城找到了答案。 周藤静:从恭城县城动身,一路青山绿水相伴,我们来到了门等村矮寨屯。多年来,矮寨屯以独特的9甲建筑风格而闻名,瑶、壮、汉三个民族在这里生息融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展开3年来,这个村庄有什么样的变化?一起进去瞧瞧。 走进矮寨屯,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座民居依山势排列,错落有致;代表着“9甲”建筑风格的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在蓝天和绿树的掩映下格外抢眼。 :大哥,这是您家吗? 恭城门等村矮寨屯村民周良仁:是啊。 :你现在做甚么呢? 恭城门等村矮寨屯村民周良仁:修一下屋顶。 :房子有多少年了呀? 恭城门等村矮寨屯村民周良仁:多年了。 :这么多年历史了,还保存得很好。 周大哥说,借助恭城入选广西乡土建设试点的契机,今年村里90%的人家都盖了房子。不管是新建还是修缮,大家都沿袭了凝聚着故土情结的“9甲”风格。他将客厅贴砖、刷白,提高了亮度;厨房装成了“现代风”,还拓宽了洗手间......,虽然是改造,但“红砖白线条”又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 恭城门等村矮寨屯村民周良仁:外墙也补了一下,还勾了一下白边。 :原来这个纹路可能已淡了? 恭城门等村矮寨屯村民周良仁:对,有些淡了,就又勾了一下,我们9甲的风格嘛,喜欢原来这类传统古朴的模样。 说到改造,钱从哪里来。以周大哥为例,算上人工和材料,这次改造需要将近两万元。但实际上大部分材料和人工由县住建部门提供,自己只掏了五千元左右。村里还提倡“就地取材”,老房子墙根下的青砖、屋顶上废弃的瓦片、河里捞的石头,都成了新家园的一部分,这样的改造很得人心。 恭城门等村矮寨屯村干部周强:每一户都是跟主家沟通协商,把这个方案拿出来定好了再改造,所以说大家都没有甚么意见,积极性很高。 用土材料、土办法改土房子只是乡土改造的第一步。用村民们的话说,房子是“小家”,全部村庄的人居环境是“大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周藤静:我发现这里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标配,就是这个用整齐栅栏围起来的微菜园,里面种植着一些当季的蔬菜,不但可以方便村民平常的采摘食用,也可以像一个微景观一样,起到了绿化村屯的作用。 微菜园、微果园、绿廊...,它们与整齐的房屋交相辉映,1幅“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画卷。从去年开始,矮寨屯还结合“生态乡村”建设,硬化了道路,亮化了路灯,全覆盖了沼气托管,还建设了垃圾处理中心和污水处理设施。这让大学毕业回到故乡的唐瑶又惊又喜,她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拿着画笔,把这些美景纵情地画下来。 :怎样想着画这口井呢? 恭城门等村矮寨屯村民唐瑶:由于这是我小时候记忆的地方,然后有很多童趣都产生在这里。 :觉得村庄里面变化大不大? 恭城门等村矮寨屯村民唐瑶:很大,有它原来的风格,它的传统,然后又有比较现代化的一些进展。 我们追问,什么是“现代化的进展”,在唐瑶的介绍下,我们来到了刚刚建成的村公共活动中心。这座外观类似博物馆的建筑占地50平米,由三间废弃的9甲民居合并改造而来,经过专家团队的巧手设计,将来村里人既能在这里开会、培训,还能喝茶、看书,今后游客多了还可以做生意,好一幅诗意的梦中家园。 住建部村镇司现代生土建筑实验室主任穆钧:甚么都要新的,实际上后人根本不知道过去产生了些甚么,真实的这类痕迹,真实的这类记忆,才能留住这个乡愁。 眼下,恭城正致力于用生态的方式推动乡土示范村建设。目前已有莲花朗山、西岭杨溪等12个古村落取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数量居广西各县之首。 恭城瑶族自治县住建局局长贲定明:我们坚持历史真实、风采完全、生活延续的原则,在不进行大拆大建的基础上,采取村民乐于接受的情势,用生态的办法,本土的材料,传统的工艺来治理环境和改造传统村落,初步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可推行的乡村建设模式。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能怎样根治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uangxishengzx.com/gxlt/5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