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就是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奋斗史”。脱贫有多难,贺州人就有多努力。“十三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所辖的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贫困发生率从13.88%降至零。贫困发生率转为“零”,反映着脱贫根基坚实稳固,可持续发展力量强劲,人民群众幸福日子稳定,背后则是支撑农村地区持久发展的路畅、业兴、人和。在我国脱贫攻坚实践中,“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乡亲们的话说,路通了,致富奔小康就有了盼头。“路”带来的生活品质改变,或许“藏”在大山深处的村民感受更为深刻。作为贺州深度贫困村,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可能一辈子都难以走出大山,就连上街赶集都是一种奢望。随着脱贫攻坚向深贫“堡垒”挺进,农村水泥路网越织越密,村民们不再因“路”而犯难。最显著的变化,过去到镇上近一天的路程如今骑摩托车不到半小时,贺州市个建制村密布的硬化路,让贫困地区的出行问题得到极大改善。“路”不仅缩短了农村与外界的距离,更打开了村民们认知世界、发家致富的新窗口,农村发展的新气象新场景在勤劳百姓手中创造。大山连通世界,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不再守着几亩薄地维持生计,而是紧跟当地产业兴农的致富步伐创造幸福美好。贺州通过产业引进、市场拓展等途径,联手老百姓打出了农产业致富的“好牌”,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现如今,鸟瞰贺州广袤的基层田野,茶叶、草珊瑚、大肉姜、芋头等种植产业郁郁葱葱,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摇钱树”,6个土瑶聚居村“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蓝图早已化为“实景”,乡亲们的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路通、水畅、有新房住,家门口更有“产业饭”,贺州基层田野的嬗变,无疑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缩影。与贺州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正发生着人们过去不敢想、也未曾想过的巨变。从过去吃“望天水”,到如今自来水通向万户千家;从过去深山贫困户住四面透风的茅草屋,到如今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今日这盛景,正如你所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向前看,贺州基层田野的幸福美好才刚开始,全国乡村的“盛景图”还要靠一棒接一棒持续奋斗。“十四五”崭新开局,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好“四个不摘”,驰而不息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无缝衔接,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宝贵时期。把握机遇、抢抓时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各地要像“促脱贫”一样抓好“防返贫”,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干劲不松、精力不减,步履铿锵踏上“振兴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谱写好乡村振兴精彩篇章。(周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uangxishengzx.com/gxlt/153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