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娇周尚莹

见习记者

部分来源于受访者

图片

王宇露李冰蕗

编辑

上午9点,蒋祖彪如往常一样打开油管(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他要在千万个视频中挑选当天的热点,然后让组员去翻译字幕。

蒋祖彪解释道:“我们团队最近在B站做视频翻译工作。”他和伙伴们会花费一个下午的时间翻译字幕,并赶在天黑前将视频翻译出来。“傍晚7点,我会收到组员译好的视频文本。”晚上22点,他会对视频和文本进行压缩处理,然后上传到B站,“这样刚好可以赶上城市里年轻人的夜生活”。

这就是蒋祖彪千万个创业日子里平凡的一天。

蒋祖彪的翻译公司团队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蒋祖彪与同学们合开了一家翻译公司。在公司注册成立之前,他们经历了4个月的筹备期,期间包括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请教、跟学长学姐们一起筹募资金。资金主要是通过人脉网向同学、研究生学长学姐筹集,最后用筹集到的几千块钱,注册成立了公司。公司的运营对还是学生的他而言,也并非易事。他们的业务来源主要是通过老师介绍以及自己去寻找商家合作。蒋祖彪无奈地说:“从业务中赚取的钱基本又投回了公司,所以一年下来其实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当谈起为何会产生开公司的想法时,蒋祖彪说这最初是因为他们参与的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虽然资金与业务来源尚未明确,但当时想着开一个公司能积累有关管理方面的经验,并且在大学期间留下跟小伙伴一起奋斗的美好回忆,于是咬咬牙就开始筹备了。蒋祖彪解释道:“拿到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结题,对我以后的求职求学也会有一定的加分。”

李智坚带队比赛现场

广西师范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李智坚则认为自己投身“小创业”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李智坚从小就学习武术项目,在过去十几年拿了很多奖项,如年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武术对练冠军、年第五届中国东盟武术节三项第一等。如今的他依靠自己以往的训练、比赛经验自成教练,接洽夏令营负责人,通过带领夏令营的同学们训练与比赛赚取生活费。

对“必然”结果的解释,李智坚笑了笑,说:“因为我身处体校武术队中,实力也很强,所以我的教练有意培养我朝武术教练方面发展。”他表示,因为从小到大都接触这个行业,所以工作起来会得心应手,“我相信很多人也都这样,先从熟悉的事做起,然后积累经验,才能逐步获得成功。”

-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年有超过75%的受访在校大学生具有创业意愿,其中有超过25%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较为强烈。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待就业人数也在逐年上涨,教育部公布的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万人,年毕业生人数高达万人。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让创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当下,在国家“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和高校的“创业创新优创业质课程”、创业园的保驾护航下,不少大学生也开始利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开始了自己的“小创业”。

创途的风浪

大学生创业不仅要考虑时间成本,还要考虑经济、经验以及家人的态度等方面的限制。说到创业过程中艰难的时刻,李智坚沉默了一会儿。他最初的选择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父母认为他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当父母知道他要创业时,甚至用“玩物丧志”来形容他。

“或许是以前彼此之间的代沟比较大吧,我也和父母赌气,不愿沟通,才导致了他们的不理解。”以前,他并不能理解父母的反对,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思想的成熟,他也慢慢地开始与父母坦白自己的想法。在谈起过去的这些争执时,李智坚说:“他们现在也算持支持的态度,不怎么干涉我的决定了。”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徐云洁跟身边的伙伴一起开了一家剧本杀店,地址设在广西艺术学院附近。他们的创业团队由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组成,无论是对剧本的解读还是呈现,所学的专业知识、往日对声音的训练都能让他们拥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疫情影响,他们的事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家店刚开业时,自己身边的朋友都过来捧场,所以第一个月的生意还算红火,但随之而来的疫情让店铺一下进入了“冷单期”。

徐云洁的剧本杀店

面对这样的挫折,徐云洁反而很坦然:“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契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我们一个冷静期。”她认为大学生创业可利用的时间少,在经营店铺方面也缺少相关的经验,可能在很多环节上并没有那么成熟。徐云洁补充道:“我们会有头脑发热的情况,而疫情带来的‘冷单期’给了我们思考的时间。”他们以前不注重店内剧本主持人的培训,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但后来经过研读剧本,意识到主持人是顾客游戏体验优良的核心要素,于是培养出了现今店内的金牌主持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蒋金辉说道:“我遇到的困难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在学业和研发产品之间不能平衡得很好。”他平时在实验室研发智能产品,并将研发出的产品技术专利卖给同学与相关企业。整日在实验室面对电子仪器,让他无法做到兼顾学业。但通过咨询学长学姐和老师,从他们身上获得了许多学习方法,经过不断的调整,现在他已经可以均衡学业与创业了。蒋金辉表示,他如今的综合成绩排在专业前十名,获得技术方面的奖项还能让他申请学校的奖学金,这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别样的收获。

收获与前行

大学生毕业就会面临多种选择,或读研深造,或出国留学,或寻找工作……前路漫漫,毕业在即,创业会影响他们未来前行的“航线”吗?谈到创业对未来发展规划的影响时,他们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吴浩团队正在工作

在重庆某高校就读土木工程的吴浩和校友合伙建立了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在之前,吴浩大一卖过电脑、大二卖过画材和手工。经过这两年的探索,他认识到“多一次尝试就可能多一条出路,多一个创业方向”。他感叹道:“正是因为有大一大二的创业经历和小收益,我和校友才能成功创建现在的公司。”目前公司给吴浩提供了很多的实践机会,增加了他的工作经验。“所以我准备借已有的经验和人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先干上两年。”他笑着说。

吴浩团队作品

创业不仅带给他们工作经验,还带给了他们学业上的启迪。不同于吴浩毕业后投入工作,蒋祖彪在创业中找到了新的学习之路。他认为:“这次创业只是我大学期间一个难忘的回忆和尝试。公司的确可以继续发展,但这并不符合我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次创业不仅教会了蒋祖彪如何去创建和管理一个团队,还让他对工商管理专业产生了兴趣。他说:“未来我会选择项目管理和创业发展的读研方向。”

创业同样也带给了徐云洁在未来学业上的思考,“依托专业课学的‘声台形表’,才能在剧本杀游戏中快速组织语言、进行二次创作,和顾客飙戏,提升他们的代入感。不过作为策划之一,我还要能沟通,能创造。”她坦言,创业的经历让她懂得了要学好播音的专业知识,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相结合,还要多学习传播领域的知识,不断地精进自己,所以她暑期正在辅修新闻学。

“大学创业是人生阶段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我相信它会对我未来会从事的行业有所帮助。”徐云洁说。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目前尚低,但发展空间巨大。在大学生创业浪潮中,还有许许多多个蒋、李、徐、吴,他们不惧风浪,继续远航。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浩为化名)

欢迎向我们投稿:

xidaxinchuanmei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uangxishengzx.com/gxlt/138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