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苏阳副行长回答记者提问 年4月30日16时,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银保监局等单位负责人介绍广西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苏阳副行长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要点如下: 要点一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扶贫产业 近年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将支持产业扶贫作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用好用足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多种“金融+”产业扶贫模式,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扶贫产业。年3月末,广西产业扶贫贷款余额达亿元,同比增长73.81%,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万人。 创新“再贷款+信用+信贷”模式。充分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乡村开展整村授信,运用低成本的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截至年3月末,广西扶贫再贷款余额28.29亿元,同比增长19.26%。 创新“金融+创业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对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根据其带动贫困户人数给予差异化信贷支持,助力致富带头人规模化发展扶贫产业项目。 创新“金融+扶贫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依托人民银行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扶贫龙头企业资金需求,支持企业通过采购农产品、安排就业、租赁土地、签订帮扶协议等方式带贫减贫。 要点二 广西农村支付体系的“广度”不断延伸 以“系统到网点,服务点到村,银行卡到人”为目标,引导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推动广西农村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 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支付体验。广西银行卡人均持卡量从年末的0.33张增长到年一季度末的2.98张,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2.83万个,支付系统覆盖所有银行网点,资金划转实时到账,农民“足不出村”即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积极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指导涉农银行机构积极与各地政企合作,目前共建设具备电商功能的普惠金融服务点个,为农民销售特色农产品、网购商品提供“一站式”服务。年一季度,农村地区共办理电商业务25.26万笔、金额8.28亿元。疫情期间,荔浦砂糖橘、百色德保脐橙等农产品滞销难题,通过这些服务点得到了有效解决。 要点三 广西农村信用体系的“深度”不断拓展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原则,推动广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覆盖全区贫困户,有效解决贫困户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 配合政府搭建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立信用档案并实施信用评价。全区所有县区已建立系统,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了万户信用户。 自主开发建设广西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将万贫困人口(含已脱贫)、39家扶贫龙头企业和家扶贫民营企业信息录入系统,实现金融机构与扶贫对象的“精准对接”。截至年3月末,广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9亿元。 附实录 广西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年4月30日16:00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号广西新闻发布厅出席人员: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杨宏博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玉成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苏阳广西银保监局副局长文锋主持人: 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薛彬 16:00 薛彬: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杨宏博先生,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玉成先生,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苏阳先生,广西银保监局副局长文锋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广西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首先请杨宏博作介绍。16:03 杨宏博: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十三五”脱贫攻坚以来,广西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扶贫的决策部署,把金融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金融部门主动作为、合力攻坚,着力创新金融扶贫政策、产品和服务,一大批金融特惠产品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注入了强劲动力,有力推动金融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一、广西金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年一季度末,广西累计投放支农、扶贫、支小再贷款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57亿元。3月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9亿元,同比增长13.91%。建立包括贫困农户在内的农户信用档案约万户,评定信用农户数万户、信用村个、信用乡(镇)个,创建面分别达到59.47%、55.98%、58.77%,实现了金融机构与扶贫对象的“精准对接”。16:08 杨宏博:(一)构建金融扶贫实施主体体系。形成了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村级资金互助组织等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等机构(组织)组成的金融扶贫组织体系。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融入到当地扶贫事业中,直接或间接、批量、稳定地对应服务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形成了地域性的金融扶贫体系。(二)改善贫困地区农村支付环境。积极支持和协调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等共同改善贫困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农村支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现代化支付系统对银行网点全覆盖。截至年一季度末,共建立县域物理网点2.82万个,设立银行网点个,布设ATM机1.38万个、POS机18万台,建成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2.83万个,满足了农户查询、小额取款、转账等基础支付需求。县域地区银行卡存量1.3亿张,人均持卡量2.98张,比年增长54.44%,卡均消费1.08万元。县域地区共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66.09万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1.44亿户,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占比已超过50%,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量达到3.3户。云闪付县域累计注册用户数.3万户。(三)扶贫小额信贷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推进放贷与防范风险两手抓、两手硬,按照“应贷尽贷、应收尽收”的原则,激活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截至年末,全区累计向56.3万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2亿元,贫困户获贷率52%。其中:32.2万户贫困户贷款.33亿元用于发展生产;24.11万户贫困户贷款.79亿元与企业结成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获得分红25.84亿元。年全年全区到期贷款.93亿元,到期贷款总量在全国排第2位,广西从政策制定上下功夫、在回收处置上出实招,累计处置贷款亿元,处置率99.89%;累计现金收回.2亿元;贷款逾期率0.32%。国务院扶贫办对广西扶贫小额信贷回收处置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在《扶贫信息》(第66期)上刊发了《广西多举措抓扶贫小额信贷回收管理》,在全国推广广西的经验做法。 16:10 杨宏博:(四)用好用足各项贷款政策。充分运用国家金融扶贫政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金融精准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年末,累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9亿元,余额.31亿元。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5.37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建设项目覆盖22个贫困县。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74.26亿元,支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扶贫中票等债务融资工具42亿元,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金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五)发挥保险扶贫作用。紧紧围绕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等支持重点,为贫困户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责任明晰的惠农、涉农保险产品,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效。截至年末,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区44个农产品,累计为超过万户次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61亿元,仅年当年就为84.17万户次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33亿元,县均赔付规模是广西全区平均水平的近3倍。大病保险累计为超过90万人次贫困户减轻医疗负担、支付医疗费用近12亿元。 16:13 杨宏博:二、扎实推进金融支持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一)壮大金融扶贫服务主体,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金融机构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借助金融杠杆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鼓励有条件的保险机构开办农业保险,做好村级保险服务,加强“政银保”合作。引导各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为涉农主体提供金融服务。(二)提高农村地区金融需求,扩大扶贫领域投融资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整合扶贫、水利、农业等项目资金。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布局调整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解决农户分散带来的金融服务高成本问题。优化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创新特色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综合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防范农业经营风险。(三)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开展。建立扶贫信息定期采集和更新制度,推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与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符合农村扶贫金融业务特点的差别化考核评价体系,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加强现代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形成重视金融、运用金融、发展金融的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16:15 杨宏博:三、广西金融扶贫的典型经验与模式(一)建设广西金融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主研发建立的广西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率先疏通了金融与扶贫对象的对接机制,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上线运行。(二)金融扶贫“田东模式”。田东县以农村金融改革为突破口,建立金融扶贫组织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保险体系及担保体系,创新贷款使用模式,有效破解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扶贫“田东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各位记者朋友,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收官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大家继续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