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由來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奴、宾、共、(rang)、(dan)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方的记载。郭沫若先生对此有诗赞曰:“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周慎靓王五年(前年),秦灭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辛亥革命后,年设重庆商埠督办;年设市;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年再定重庆为“陪都”。连同远古巴国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国建都,重庆在历史上就有三次成为国都。

作为一个重庆人,你知道重庆38区县地名由来以及含义吗?作为一个重庆人,你知道重庆38区县地名由来以及含义吗?昨日,由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和重庆地理地图书店联合编制的《重庆地名文化地图·区县篇》正式发布,重点标注了全市各区县地名的由来。接下来,他们还将推出重庆市各区县以下的街镇、村社等地名的文化地图。“重庆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地名文化,如山、岩、坪、坝、沟、坡、溪、沱等,都与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及其衍生出来的地方文化密不可分。”重庆地理地图书店张海鹏介绍,各种大小不同的地名其命名方式也各有自己的规律可循,并反映出当地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重庆各区县的名称,最早的有垫江、涪陵、酉阳等,均与江水有关。以永川为例,“永”字三川称永川。唐大历十一年置永川县时,有三条河汇流于县城附近,形如篆文“永”字,故取名“永川”。“今天重庆市辖的38个区县,也有超过一半的区县其名称均与水有关系,这正契合了重庆‘江城’的别称、特征。”张海鹏介绍,而璧山、武隆、梁平、巫山、秀山等区县得名均与山有关。这些都是对重庆这座山水城市山水文化的极好阐释。网上有个段子说,重庆人只晓得南北,分不清东西。在重庆的地名中,常出现南北鲜有东西,比如巴南、渝北,这也是重庆的地理特征所决定的。据了解,以前,船夫顺着嘉陵江和长江拉船,弯弯曲曲的江河,东西南北方向随时都在变,要是说方向,真还说不清楚。大致自西向东流的嘉陵江和长江成为重庆的天然参照物,来分江南江北。重庆区县地名由来渝中区——渝州之中心。重庆简称“渝”,渝中区以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中部而得名。年由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大渡口区——长江边的义渡。清末巴县一士绅在长江以北设义渡,该渡口为沿江数十渡口之首,大渡口由此而得名。年建区。江北区——长江和嘉陵江之北。以位于长江、嘉陵江北岸而得名。年由重庆市第二区更名为江北区。沙坪坝区——长江边的多沙平坝。沙坪坝原为嘉陵江边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坝,因坝上多江沙,故曰沙坪坝。抗战时成为沙磁区中主要的文化区。年正式定名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传说中的九龙滩。该地早在明代就有地名九龙滩,抗战时先后建成九龙铺码头、九龙铺机场和九龙铺镇。年由重庆市第四区更名为九龙坡区。南岸区——长江之南岸。以位于长江南岸而得名,年由重庆市第五区更名为南岸区。北碚区——伸入江中的巨石。北碚濒临嘉陵江,有巨石伸入江中,古人称此现象为“碚”,又因在渝州重庆之北,故称北碚。年定名为北碚区。渝北区——渝州城北称渝北。以位于重庆城区北部得名。年由江北县改设渝北区。巴南区——原巴县长江以南部分。年,重庆市调整原巴县长江以南乡镇及九龙坡区部分街镇共同组成新的巴南区,以其主要辖地为原巴县长江以南部分而得名。万州区——“万川毕汇”、“万商毕集”。万州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最早于唐贞观八年出现,年由原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涪陵区——涪水两畔多王陵。乌江自涪陵汇入长江,因古时乌江又称涪水,古巴国帝王陵墓多葬于此,故称涪陵。年由地级涪陵市改设重庆市涪陵区。黔江区——黔中乌江古黔江。黔江古属黔中郡,乌江发源于郡,古称黔江,区名得名于此。年由原重庆市黔江开发区改设为黔江区,为重庆唯一的少数民族区。长寿区——长寿山下长寿县。明初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年撤县设区。江津区——长江之要津。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以地处长江要津(“津”即码头、港口的意思)而得名。年撤市设区。合川区——三川汇合称合川。因嘉陵江、涪江、渠江三川在此汇合而得名。年撤市设区。永川区——“永”字三川称永川。唐大历十一年置县时,有三条河汇流于县城附近,形如篆文“永”字,故取名“永川”。年撤市设区。南川区——南江别名称南川。今綦江河古称南江,其上游一支源于今南川境内,其源头之地遂被命名为南川。年撤市设区。綦江区——夜郎溪水如苍帛。因境内有源于贵州的綦江而得名。綦江古称夜郎溪,江水色如苍帛,故名綦江(因“綦”字有苍青色的含义)。年与原万盛区合并后撤县设区。大足区——大丰大足大足川。得名于大足川,即今天的濑溪河,因沿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生繁荣,大丰大足,故得其名。年与原双桥区合并后撤县设区。潼南县——橦川府南潼南县。民国三年,因地处清代潼川府(四川省三台县)之南而由东安县更名为潼南县。铜梁县——铜色石梁作县名。唐代以县城东的铜梁山命名为铜梁县。传说铜梁山其右梁横亘,形如五屏,每当阳光照射,石梁呈古铜色,故名铜梁。垫江县——褺江一误成垫江。秦至南朝刘宋时,垫江县治在今合川合阳,恰为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之地,水如衣之重复,故曰褺江,《汉书》将“褺”写成“垫”,后世就沿袭为垫江了。璧山县——重壁山下璧山县。唐代以境内的壁山得名,即今茅莱山,亦名重壁山。清雍正时,因该山出产一种明润如玉的白石,故改“壁山”为“璧山”。荣昌县——古荣州、昌州,寓繁荣昌盛之意。明初因昌元县系古荣州、昌州之地,故改名为荣昌县,同时亦寓繁荣昌盛之意。丰都县——平都山下丰民州。丰都县名,源于隋朝改名时,当时其治所位于平都山下的丰民洲,故取取丰民洲的“丰”和平都山的“都”命名为丰都县。武隆县——武龙山下武隆县。唐时称武龙县,以境内武龙山为名。明初因与广西武龙县同名,遂改“龙”为“隆”,同时寓兴隆、兴旺发达之意。奉节县——“临大节而不可夺”。唐贞观时改为奉节县并沿袭至今。当时为旌表三国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故改名县为奉节。开县——开江之畔称开县。因境内南河古称开江,故古称开州。明初降州为县,开县之名此后一直沿袭至今。梁平县——梁山县里大平坝。原称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年,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渝东第一大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巫山县——巫咸之山称巫山。传说中上古时帝尧的医师巫咸死后被封在这里,因此山称巫山,县以山为名遂称巫山县。巫溪县——巫山之下巫溪水。巫溪县原为大宁县,民国三年因与山西大宁县重名而改为巫溪县。县名来源于县境内之大宁河,大宁河也称巫溪水,故改县名为巫溪。云阳县——云安之南称云阳。因处于古云安盐场之南和五峰山南麓,古时山南为阳,故名云阳。城口县——城口山下似城口。今城口地区于清道光二年置城口厅,因城口山为名。一说因该地为陕西、湖北入川门户,形如城口,故名。民国二年改设城口县。忠县——忠心可鉴巴蔓子。忠县之名始于唐代所置之忠州,至民国二年改忠州为忠县至今。县名得名于忠心耿耿的巴蔓子将军。彭水县——“彭彭”水声作县名。《彭水县志》记载,彭为鼓声,当时流经境内之乌江峡水澎湃发出“彭彭”似鼓之声,故名彭水县。年设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县——石潼、砫蒲,因名石柱。石柱最初以石潼关、砫蒲关二名首字而得名。年设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县——高秀山下秀山县。秀山置县始于乾隆元年,以县西一百八十里的高秀山为名。年设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县——酉水之北称酉阳。汉高祖时在此置酉阳县,当时在今湖南永顺县南猛洞河与酉水河交汇处之王村,因位于酉水北岸而得名。年设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老城门历史:17座老城门护卫重庆年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开)。

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闭)。

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开)。

......

说起重庆城的“九开八闭”十七门,不得不提到这首被重庆人代代传唱的《重庆歌》,短短百余字,道尽了十七座老城门昔日的风采。岁月流转,十七座老城门大多已在岁月中失去了踪影。为什么重庆城会有这十七座城门?十七座城门最初的风貌究竟是怎样的?昨天,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秘书长吴涛讲述了老城门的历史。

建与废

建于明撤废于年,完整存在年

吴涛说,这17座城门的排列歌谣,是从朝天门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绕重庆转一圈,开门、闭门相间排列,开门多一座,所以储奇、金紫两座开门在一起。朝天、翠微、东水、太安、太平、人和、储奇、金紫、凤凰、南纪10座门滨长江,金汤、通远、定远三座门连陆,临江、洪岩、千厮、西水4座滨嘉陵江。

重庆城门的兴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吴涛说,重庆城门十七座,九开八闭,象征九宫八卦,在明太祖洪武四年(年),戴鼎在旧址砌石城时就固定下来了。因旧址就是以南宋彭大雅所筑的城为基,而彭大雅正是在蒙元军进攻中,按照战守的需要,根据地形地势选择了最佳位置筑成的。戴鼎只是加以完善,所以城垣、城门的位置,以后就没有更改了。

从兴建开始,其后的多年时间里,老城门一直与市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年重庆筹备设市,决定修建马路,宏阔码头,才撤废朝天、太平、南纪、通远等城门。吴涛说:“重庆城的这17座城门共同起作用的时间,一直维持了年。”

开与闭

原本都是开门,火灾频生封闭8道水门

老重庆的城门,为什么偏偏是十七座呢?难道真的是有那么多进出需要?

吴涛说,其实按当时重庆的地位和重庆城的规模,并不需要设那么多城门,最终建了十七座,只是顺应风水,讲求生克,应“九宫”、“八卦”之像而构筑的,以示“金城汤地”的含意。

在最初兴建时并没有闭门的说法,只是有八门是专供力夫挑两江河水入城的水门。后来,城内火灾频生,官府认为是水门洞开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将八道水门统统封闭,这才最终有了“九开八闭”十七门的说法。

吴涛说,根据史料记载,九座开门中,除东水门、金紫门外,都有瓮城。瓮城又名月城,是城门外的小城,作为掩护城门之用。没有瓮城的城门,城门的名字直接写在城门顶上;有瓮城的城门,名字写在瓮城门上。

门与江

城门连专用码头,每座都有特殊地位

重庆老城门与江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吴涛说,九座开门,大多都连着一个专用的水码头,而水码头停靠的货物,也是有约定俗成的。

从朝天门开始,这座城门自古就是重庆的门户之地,在以水路运输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老重庆,许多达官贵人和到重庆上任离任的官员,都是从这个码头进出。

千厮门自古被称为“花包子,白雪如银”。吴涛说,“花包子”其实就是雪白的棉花。这里是嘉陵江边最繁华的码头所在地,因为上坡下坎全靠人力运送,力夫云集此处,所以得名“千厮”。

如今早已不见踪影的临江门,其旧址就是如今的魁星楼一带。吴涛说,临江门是个粪码头,用于农业种植的肥料,都是在这个码头上岸,或转运到其它山区。

通远门是如今与人们打交道最多的老城门了,虽然现在门内门外车水马龙,但在旧时门外却是一片乱坟岗。吴涛说,这道城门也是当时重庆城唯一的陆上通道,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南纪门,不能不提到菜园坝。吴涛说,当时菜园坝种植的蔬菜是专供城内百姓所用的,批发市场就设在离菜园坝最近的南纪门,因此每天到南纪门来卖菜买菜的人流如潮,南纪门也就被人们称为“菜篮子”。

储奇门在旧时因主要经营中药材和山货得以繁华,四川、云南、贵州的商贩在这里进行交易,货物堆成小山,以致空气里也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

在有瓮城的7座正城门上,每一座都专门题写有四个带有美好寓意的词语。在刘子如绘制的《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上记载着:朝天门题为“古渝雄关”,太平门题为“拥卫蜀东”,储奇门字迹不清,南纪门题为“南屏拥翠”,通远门题为“克壮千秋”,临江门题为“江流砥柱”,千厮门题的前二字为“千厮”,后二字模糊。

已发现4座门

通远门

唯一一座陆上城门,也是现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门。年,通远门及还残留的一段城墙修建成城墙公园,供市民游玩。

东水门

位于重庆城正东,是目前仅存的4道古城门之一。没有瓮城,城门北向。城楼已不复存在。城门宽3.1米、高4.5米、厚6.6米,属石卷顶城门洞,附近一段石城墙。

人和门

位于储奇门与太平门之间的人和湾工地上,于去年1月被发现。

太平门

今年7月被发现。

老城门在哪里?嗯,不知道……

现场寻访

除了已经被发现的城门外,还有没有还存在的老城门?它们在哪里?昨日,重庆晨报几位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望龙门实为太安门

年修码头或被拆

重庆人,特别是下半城居民一定对“望龙门”这个地名很熟悉。

昨天,重庆晨报记者沿着解放东路往朝天门方向,试图寻找这座城门的印记。白象街社区居委会的周围全是商品房,老房子没了踪影。这里是望龙门所在地吗?65岁的李阿姨住在附近的江风雅筑社区已经5年多了,她说这一带都是望龙门地区,街名叫白象街,从没看见过真正的望龙门旧城门在哪里。

沿着白象街往前,两边都是商品房和商铺,白象街汇入解放西路大街时,两边老房子又布满了两边。而以前的望龙门缆车站就在白象街的末端上。走过路边几个药房,墙上张贴着望龙门码头的标志,原来这几个药房所在的楼宇,就是望龙门码头的望龙门缆车旧址。

“以前去码头,市民都用这缆车到码头渡江,后来有了长江索道,坐渡船的人越来越少,再后来年,因为修建长滨路,望龙门缆车停运了。”杜老先生已是84岁高龄,从20多岁住到现在,“60多年了,这里变化不大。”可这位“资深”下半城,却对望龙门和太安门没有一点印象。

吴涛说,旧时重庆城的城门从东水门蜿蜒过来,山势向城里弯了一个弯,想成一个凹形。在凹形处有一个城门,就是太安门。太安门是闭门,有城楼却没有门。

“而在当时的地图上没有望龙门,我们所说的望龙门所在地,大概就是太安门。”为什么会出现望龙门呢?其实这是一条叫望龙门的街。站在长江北岸城内,“望”得见长江南岸的“龙门”浩的街,人们就习惯把“望龙门浩的街”叫成了望龙门。

太安门究竟藏在哪里?吴涛说,太安门的城址就在望龙门缆车站的地基下。但据年《重庆商埠月刊》第七期记载,因为要修筑石梯通道,开辟望龙门人和湾过江码头,太安城门在那年被拆毁。因此,太安门是不是还隐藏在地下,至今还是个谜。

凤凰门因传说得名

如今少有老居民住在这里

沿着解放西路往菜园坝火车站方向前行三四百米,便是凤凰台,“凤凰台”这三个字是如今与凤凰门唯一的联系:闭门凤凰门因凤凰台而得名。相传此处曾有凤凰鸣于石上,在清朝乾隆年间,这块石头还保存完好。

凤凰台片区除了有一家以此地名命名的酒店外,已经少有老居民。临江一面仍是老式居民楼,与金紫门的老式居民楼连成一排,出入的多是进城务工的民工。

沿着老式居民楼间的石梯而下,便是长滨路,楼房临崖而建。问起当地居民“是否知道凤凰门”时,大多摇头离开。

原来的凤凰门高2.6米、宽3.8米,20世纪80年代尚能看到凤凰门段的城墙遗址,石砌城墙残长15米、残高10米。年10月被拆。

金紫门曾是金银库

可能位于解放西路小学西侧

如今说起金紫门,大多是指位于解放西路上的金紫门大厦。再说具体点,也就是解放西路小学旁边的那栋32层楼高的建筑。据记载,金紫门紧靠储奇门,城门对着江面,没有瓮城,藏身于解放西路小学西侧的街道中,也就是说在解放西路小学往药材市场方向的街道中才是金紫门的位置所在。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长滨路解放西路小学下方,往西走去,是一排临崖而建的房屋。“没听说过门在哪里,只晓得这上面叫金紫门。”一名中年男子说,这里路边的门面或是修车,或是物流公司,外地人和区县来主城打工的人占据了这里。

解放西路小学西侧的街道为临江老式楼房,有的五六层,有的七八层,当地老居民大多已经搬走,进住的多为进城务工的民工。“大概就在这个位置吧……”70多岁的谢大爷是这老式楼房里留下为数不多的老居民,“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起过,但没见过”。

金紫门得名于附近的金紫寺,是历代朝廷设置的金银库。

去年和今年,人和门、太平门相继现身,重庆老城门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老城门,是重庆城的历史、文脉。作为重庆人,我们需要真正、全面地了解。今天,重庆晨报《寻访重庆城市文脉》栏目,向你介绍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老城门,通过重温老城门,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金汤门

木棺材,大小齐整(闭)

南纪门

菜蓝子,涌出涌进(开)

通远门

锣鼓响,看埋死人(开)

凤凰门

川道拐,牛羊成群(闭)

定远门

较场坝,舞刀弄棍(闭)

临江门

粪码头,肥田有本(开)

金紫门

恰对着,镇台衙门(开)

洪崖门

广船开,杀鸡敬神(闭)

储奇门

药材帮,医治百病(开)

人和门

火炮响,总爷出巡(闭)

千厮门

花包子,白雪如银(开)

太平门

老鼓楼,时辰报准(开)

西水门

溜跑马,快如腾云(闭)

太安门

太平仓,积谷利民(闭)

朝天门

大码头,迎官接圣(开)

东水门

有一个四方古井,正对着,真武山,鲤鱼跳龙门(开)

翠微门

挂彩缎,五色鲜明(闭)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uangxishengzx.com/gxfz/62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