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存在着一批数量上不大不小的“月经话题”,一个接着一个,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出来引起热烈讨论,然后休止,再爆发,形成循环。所以,“键盘侠”们并不需要掌握太多资讯,他们只需要在“一篮子”的特定话题上有所想法,就很足够了。 羊年即将过去,猴年快将到来,在这个交接时刻,我们会否想起,过去一年,我们都在网上聊了些什么呢?这一切,“键盘侠”们应该最清楚了。 “键盘侠”泛指那些习惯在互联网上讨论话题,而在实际上行动不多的人。当然也可以这样说:在所有进行实际行动前的人,都曾经是一个“键盘侠”。所以,“键盘侠”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试问你在网上发声都不敢,还指望你在现实干点什么吗? (你觉得你是键盘侠吗?) 很多人都说,互联网瞬息万变,今天的头条和明天的头条可能就是千差万别(不然为啥汪峰这么苦),谁都不可能红一辈子。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经过一系列的统计后,我们发现,其实互联网热点与话题,在瞬息万变之余,却隐隐暗含着“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则,也就是说,互联网上存在着一批数量上不大不小的“月经话题”,一个接着一个,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出来引起热烈讨论,然后休止,再爆发,形成循环。所以,“键盘侠”们并不需要掌握太多资讯,他们只需要在“一篮子”的特定话题上有所想法,就很足够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以下投票的资料来源于网易新闻客户端轻松一刻工作室的栏目《深夜畅聊》) 一、 公共道德问题一直是引爆舆论的火药库,一般来说,在恶性道德事件上,网民的结论都较为雷同,不会有太大的争议,因此这种话题大多是宣泄不满,批判犯错的当事人为主。 比如在年年末发生的“母亲在地铁哺乳争议”事件中,舆论是十分一致的——支持喂奶的妈妈。 再比如,在服务员向客人泼汤水事件上,多数人都能理性作出判断,认为这是双方都有错。 但是,在公德事件中,键盘侠们在表达意见时,往往会频繁出现明显“分裂人格”的矛盾情形。 去年外媒集中报道了不少中国人在外“没素质”的行为,这些消息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当问到“这世界是不是很多坏人时”,很多人都说是;但当问到你自己是不是坏人时,大多数人都否认。那么没素质的坏人都在哪里呢?是否因为坏人和没素质的人不上网,无法投票,所以导致了统计上的偏差呢? 看来有关部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公共道德宣传了,都让全体国民多上网多看新闻就好了,这样人的素质自然会变高。 在前年,一名小孩因为母婴传染,出生时就染上了艾滋病,同村的村民于是对其排斥、驱逐。不知道这些村民有没有上网,如果他们上网的话,相信他们会觉得很震惊——居然这么多人在骂我? 确实,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对艾滋病的歧视是不公平的,应该被制止。 但是,当所有人自己的身份转移到村民身上时,情形就逆转了,多数人却表示:远离艾滋病带毒者是有必要的。 究竟大家嘴上的公德和实际的做法存在多大的差异呢?这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吧。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两年火红网络的“摔倒老人讹人”,“广场舞大妈噪音”等恶性道德事件,在年虽然持续地发生,但似乎是“键盘侠”们对此已经有所麻木,这些话题并没有再次引起爆炸性的白癜风能痊愈吗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