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风送爽。10月24日至27日,以罾·琴·韵为主题的中国京族高脚罾暨广西防城港民族文化展演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举办。 京族介绍京族,位于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三岛,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唯一以海洋为生的民族,所以又称“海洋民族”。京族目前人口只有两万多人,是人口较少民族,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京族三岛拥有美丽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感情浓郁的民族风。 京族唱哈《祭海神》开场鼓 也就是敬神乐鼓。京族举行哈节的迎神、祭神、唱哈、送神等都用鼓相伴,以鼓为乐。 京族原生态舞蹈《花棍舞》 在每年哈节的最后一天,京族人要举行盛大的“送神”仪式。所谓的“送神”一方面是要体面,大方地“欢送”各方圣神,同时也意味着要将那些不请自来的“孤魂野鬼们”送走。因此在司文官员将“圣神”送出哈亭之后,需要由“得力”的“桃姑”手持花棍,跳起舞步犀利泼辣,动作刚劲有力的“花棍舞”将“躲”在龙庭各处的鬼神一并驱逐出哈亭,以使哈亭内外保持其惯常所有的清净。 跳“花棍舞”时“桃姑”两手各执一柄花棍,在急促的鼓、钲伴奏声中,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依次朝龙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舞动花棍,但见“桃姑”矫健的身影在哈亭里腾挪躲闪,进退有章,跳至哈亭大门前,快速转身背对门口,用力将两支花棍背向大门外抛出。 活动目的为了更好地让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师生加深对广西防城港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印象,本次文化展演还特邀壮族、瑶族同胞和高脚罾的京族传承人一起来到北京汇报演出与大家进行了现场交流互动,成为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让大家对防城港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更加直观。 京族原生态舞蹈《敬酒舞》 敬酒舞是京族原生态舞蹈,哈妹反复以双膝微颤的三角步进退往复同时双手在胸前表演,从小指依次轮指带动手腕转动,轮指手花,和两手互绕,手指轮转拉开的转手翻花等动作,其中“绕手腕花”是进香舞中最具特色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创作来源于京族妇女在长期海洋生活中的“织网”“收网”“拉网”等捕鱼作业手势,是京族妇女温柔、内敛的气质在舞蹈艺术传播过程中形象符号化的具体表现。也是对京族劳动、生活场景的艺术再现。 壮族原生态舞蹈《跳天》 此节目展示的是广西防城港市十万大山南麓深处原居黑衣壮族偏人特有的最传统、最原生态的天琴“跳天”仪式,据说源于千年之前的宋代。 “跳天”为壮族偏人的一种僻异的宗教形式,由一位叫作“天婆”的妇女,身穿长裙,头戴珠绒帽,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边舞。天婆据称是天上的仙姑下凡来到人间解难和降福。天婆的天琴被看作是天上神物,平时是不准动的,即便在“跳天”时,也得先敬了香之后,才能取下弹奏。 京族原生态舞蹈《天灯舞》 天灯舞,当地人称为“跳天灯”,是京族最为重要的原生态舞蹈之一,因这种舞蹈的表演者桃姑在跳舞时需要头顶“天灯”而得名,作为一种宗教色彩浓厚的京族民间舞蹈,桃姑们要在每年哈节跳起“天灯舞”,表演时穿着节日盛装,头顶天灯,手捧蜡烛,在鼓乐伴奏声中穿梭起舞于神案前。 舞蹈动作集中在两臂和手腕部,上身挺拔、双膝微屈,整个舞队的圆场步尤若行云流水般地飘逸,而双双转动的手灯,似萤虫飞舞、流光四溢使人目不暇接。“跳天灯”舞蹈动作端庄优美,脚跟落地时坚实,膝部颤动有力,这是他们长期行走在沙滩上形成的舞蹈特点。姑娘们的每一伸手、投足,无不体现着京族民众对神灵的崇敬、虔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京族独弦琴演奏《过桥风吹》 独弦琴是当前京族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其最大特色是由一根弦和一根摇杆、半个葫芦、半块竹片构成,起音悠扬,独具风韵,婉转低回,其曲调千回百转。有这么一句话形容“独弦琴,京家魂,一弦弹出百种音,行如流水飘若云。”年京族的独弦琴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弦琴文化凝聚着京族人民的智慧,是我国艺术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活动形式多样,表演人员与观众进行互动,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对京族的事情都很好奇,纷纷提问,表演人员生动的进行讲解。 相关人员对京族及京族特色高脚罾进行介绍,并赠送礼物。 参展人员合影 摄影展览除了民族文化演出外,还有专题摄影作品展览。防城港市居住有汉、壮、京、瑶等21个民族,共展出防城港市摄影人的本土原生态民族文化纪实摄影作品及京族字喃约三百幅,分“罾、琴、韵”三大部分。 活动场地 “罾琴韵”——中国京族高脚罾暨防城港民族文化展演将于年10月25日10时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馆举行。 展品真实地记录了高脚罾文化,展现了防城港传统民族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生动形象展示了京族群众使用高脚罾,收获海产独特的生产方式。镜头中,京族群众脚踩高跷,肩扛罾,像海上巨人一样高高地站在海水中推罾、起罾、捡虾、抖罾,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展品陈列区 参观摄影展 来源:广西东兴 内容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或不实请联系删除。 ----------------------- 白癜风能治愈吗北京平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uangxishengzx.com/gxfz/19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