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贺古道 此文发表在《门票研究》报年第4期第8版 潇贺古道是穿越都庞岭、萌渚岭间峡谷连接湖南潇水与广西贺江的驿道。古道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楚古道,经秦汉及后世发展逐渐成形与完善,是古代中原沟通岭南主要的通道之一。 贺州境内的姑婆山是萌渚岭的一部分 古道的修筑缘于统治阶级对岭南政治统治和军事控制的需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吴起南平百越从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之间的隘口进入岭南,楚国势力凭借此道逐渐向岭南发展。秦皇统一中原后派屠睢率五十万大军五路南征百越,其中一军即从古九疑之塞即今萌渚岭旁的古道挥戈南下,秦军与百越族人相持多年后,终征服百越收岭南入中央王朝版图。一统后的秦帝国为了便于对岭南三郡(象郡、桂林郡、南海郡)的辖制和管理,在原有古道的基础上,重新修筑和拓宽了连接潇水至贺江间的陆路“新道”。中原来客及物资逆潇水而上,转古道进入贺江,顺江而下可至苍梧,再入西江主道向东可达番禺或出海,向西则可达云贵或交趾,属岭南水陆交通大动脉的重要部分。 新入中央王朝版图的岭南地区并不十分稳定,秦末龙川县令赵佗自立南越王割据一方,两汉时期又先后发生了两次大规模叛乱,一次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南越国国相吕嘉之乱,二次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雒越“二征”(征侧、征贰)之乱。路博德、马援两位不同时代的伏波将军都受了当朝皇帝之命前去平叛,其中的部分军队同样走此道过岭。南越国被灭后,西汉及其后的多个王朝在此道上的贺江流域范围内密集设置郡县,以保证对这条岭南大通道有效管控。入唐后由赣江过大庾岭的梅关古道完成了扩能改造,大大缩短了中央与岭南间的距离,跃升为沟通南北的主道。且灵渠也得到了重新疏浚,通航能力提高,以水路为主的湘桂古道转而成为入桂最主要通道。而潇贺古道多山地、丘陵,陆路段漫长,人员及货物需要走近公里才能到达江边换乘水路,多有不便,制约了古道的发展。唐宋造船技术发达,海运及内河运输的运力增大,便利的水运成为往来的首选方式。在此冲击下潇贺古道失去了原有地位渐渐的走向衰落。 从先秦至清末0余年时间里,潇贺古道已发展成了多条通道,其中的三条主干道大致走向为: (湖南)道县双屋凉亭→(湖南)江永县桐口村→(湖南)江永县→(湖南)江永县上甘棠村→(湖南)江永县桃川镇→(湖南)江永县石枧村→(广西)富川县谢沐关→(广西)富川县秀水村→(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广西)富川县城北镇→(广西)富川县→(广西)富川县古城镇→(广西)钟山县→(广西)贺州市贺街镇(临贺古城) (湖南)道县双屋凉亭→(湖南)江永县锦江村→(湖南)江永县回龙圩镇→(广西)富川县麦岭镇→(广西)富川县葛坡镇(青山口)→(广西)富川县黄龙村→(广西)富川县→(广西)富川县古城镇→(广西)钟山县→(广西)贺州市贺街镇(临贺古城) (湖南)道县双屋凉亭→(湖南)江华县→(湖南)江华县白芒营镇→(湖南)江华县大圩镇→(广西)贺州市开山镇→(广西)贺州市桂岭镇→(广西)贺州市里松镇或大宁镇→(广西)贺州市贺街镇(临贺古城) 时代的变迁使潇贺古道由军事驿道转为民族迁徙、商贸、文化融合之路。千年的积淀在古道周边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古道遗迹、古桥、古驿亭、古村落、古城、古墓葬、古石刻等等。其中的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已成为景点,部分还有过门票。 江永上甘棠村位于湖南江永县西南夏层铺镇境内,曾是古谢沐县县治所在地。唐代周氏先祖在此定居,取名“甘棠”。村内现存有文昌阁、步瀛桥、月陂亭摩崖石刻、寿萱亭、忠厚祠及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是湖南省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之一。 富川秀水村位于广西富川县西北朝东镇境内,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因出过状元毛自知及26名进士又名“状元村”。村内现存有状元楼、进士屋、毛氏宗祠、古戏台、古门楼等古建筑及明清时代的老民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富川福溪村位于广西富川县北油沐乡境内,始建于唐末宋初,村内现存有古戏台、古门楼、风雨桥、古书堂等古迹及明清时代的民居。村内保存得最完好、最恢宏的庙宇为灵溪庙,灵溪庙又名马殷庙、百柱庙,始建于明初,祭祀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马殷。因马殷与其族弟马彬率军民除匪平乱,拯救当地吏民有功,受后人敬仰拥戴,乡民遂建庙宇祭祀之。全庙由根各类圆木支撑,故又称之为“百柱庙”。该庙是南方瑶族地区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构件带有较多宋式风格的木结构古建筑。 富川古城富川古城始建于西汉,上世纪60年代老古城因石龟水库建设没于水下。现存古城为明代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城内的文庙、武庙、11条鹅卵石花街、古戏台、灯楼、古井、古民居等建筑及大部分城墙、东南北三城门(升平门、向日门、迎恩门)基本上保存完好,是广西保留较为完整的明城池之一。瑞光塔-慈云寺位于古城南富川江畔,瑞光塔建于明朝,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砖塔,高28米。塔下慈云寺则建于清康熙年间,也称镇江慈云寺,由佛殿两进和东西厢房组成。 贺州临贺故城位于贺州市贺街镇,始建于西汉,故城包括大鸭村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东古城四座、古墓葬群七个、宋代营盘一处及大量不同时代的民居巷子、石板街道、水门码头、祠堂庙宇、乡祠会馆、古塔古井等古建筑,是广西已发现的西汉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玉印浮山位于贺街镇南,是临、贺两江交汇处上的石岛,名曰“浮山”。远望浮山像一枚巨大宝印浮空于江上,人们又称之为“玉印浮山”。岛上浮山寺相传始建于唐,为纪念一陈姓秀才而建。现浮山保存有陈王祠、环碧亭、对歌楼、钓鱼台及李济深等人的石刻。每年陈秀才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和忌辰(农历五月十九日)远近百姓云集浮山对歌,歌颂秀才功德,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浮山歌圩”。 历经千年的潇贺古道在民国时期曾留下过一抹鲜明的红色。年底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领导的红七军奉命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北上苏区与中央红军汇合。在转战桂、黔、湘边界的十多个县份后,于年初从湖南道县经古道南下,1月14日到达贺州桂岭镇修整,军部机关设在张公庙内。由于长期行军作战,部队大大减员,红七军在此召开前委会议,再次对部队整编,将原有的两个师缩编为两个团。整编完毕后部队离开桂岭过鹰扬关进入广东,继续向苏区挺进。7月红七军全军在江西于都桥头镇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从此成为中央红军的组成部分。 鸣谢:江永、富川门票由湖南票友李亮提供,鹰扬关门票由广东券友王忠雄提供 长按下方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花多少钱如何识别白癜风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