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治女性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今天吃货日记,年味贺新春要为大家介绍的年货,是来自南宁宾阳县的“甘棠三宝”。据说这三件宝贝不仅味道传统,而且还有着特别的祝福寓意。过年了,大家一定不要错过这份团圆的年味。记者陆虹:年货哪里有?跟着吃货走。如果你感觉现在的“年”缺少了点年味,不妨跟着我来到宾阳县的甘棠镇,在这儿有三件宝贝,一定能够帮你找回小时候过年的那种感觉。作为“甘棠三宝”之一的甘棠大粽,以个头超“大”闻名,做一般粽子大概需要3张粽叶,而甘棠大粽则需要6-8张,将蒸煮过的粽叶摆放好,然后按照“大米、绿豆、五花肉、绿豆、大米”的顺序加入馅料,包粽子时还要用力压,以确保粽子紧密结实。包好后,放入大锅中进行长时间熬煮。现场:已经熬了差不多八个小时了,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包。扣肉也是“甘棠三宝”之一,特点是将精选的五花腩肉及相关配料进行腌制、油炸,成品以“香”闻名。不过,甘棠大粽与扣肉这两种美味在广西各地也十分常见,所以我们今天要隆重介绍一下甘棠第三宝——“粉利”。粉利在甘棠人心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地位呢?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居民覃少兰:农历二十过了就开始忙了,粉利啊、粽啊、饼啊、年糕啊都做,小时候过年好高兴的,到过年了放鞭炮啊,吃粉利啊。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居民四嫂:家家里面都做,不会做粉利就不是甘棠人了啵。“不会做粉利就不是甘棠人”,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不信您沿着甘棠大街小巷里走一圈,就会看到各家各户晾晒在门外的粉利。不论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童真童趣的孩童,都参与到了粉利的制作与包装大军中。其实,甘棠粉利是在米粉的制作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其生产、形成、发展之轨迹虽无文字记载,但据民间口述,最早应出现于清末,相传一位名叫卢槐的小伙子为了照顾患病不思茶饭的父亲,用大米进行加工制作成了粉利,让父亲打开胃口进食。从那以后,“粉利”的名气打响,每年秋季开始至次年春夏季,甘棠人都有着做粉利的习惯。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兰姐粉利劳雪兰:就是大吉大利的意思,逢年过节我们互相送礼这种啊,觉得吉利啊。其实啊,甘棠粉利的制作工艺比米粉工艺要考究许多。首先在用料上,要选用“二春米”,即“晚造米”,而且要从中选出白皙上乘的优质米,这样才能久煮不烂。其次在工序上,精米浸泡后,用石磨磨成米浆。随后将米浆倒入大铁锅中煎煮,直至水蒸发至泥糊状,才能将米泥取出趁热搓揉。随后才能用模具按压成半圆柱状,放在蒸笼上蒸至熟透。而做好的粉利,既可煎炒也可煮汤,或是拌上酱油辣椒直接食用。记者陆虹:这个粉利,别看它包装好之后是硬梆梆的一条,但是刚刚出炉可是非常温热,质地非常柔软,还特别有嚼劲呢,有一种很细嫩又不失韧性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甘棠粉利已可以发展为机器加工制作,但很多甘棠人还是坚持最原始的手工做法,只为坚守着那份传统的美味。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兰姐粉利劳雪兰:多一层工序就是用机器来搅拌,把它搅拌均匀了,然后再用人工再搓,这个粉利就达到标准这个条件,吃起来才有那个弹性,每年都是供不应求的。记者陆虹:甘棠的粉利到今天已经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了,起初人们制作它是为了供应自家的食用,用来庆祝一年劳碌的终结,而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商品,用来表达人们对来年生活风调雨顺、大吉大利的一个美好愿景。南宁宾阳县甘棠镇文化街(甘正街号)兰姐粉利记者 陆虹邵武军编辑 刘慧责编 李羽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媒体出品更多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