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纠纷消化在基层,影响深远的“枫桥经验”在各地不断得到深化和延伸,不仅方便了百姓,更提升群众幸福指数。4月6日,南宁市西乡塘区“新阳街道警民联调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成立第一天,就迎来了一场特别的调解。调解“智库”成员、新阳街道办事处综治工作组负责人黄斌,西乡塘区人民法院法官冯敏,以及在外地的矛盾双方进入视频调解室。在各方努力下,该起纠纷调解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广西首个街道级“警民联调中心”,让服务群众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示范和样板意义不言而喻。进“一扇门”、跑“一个地”,带来的不只是方便群众,更体现出一个地方治理思维和发展智慧的跃升。南宁在街道层面探索推出“警民联调中心”,以机制疏通街道与警务间的部门壁垒,联手为群众“办实事”,这样的探索和试验值得称赞。事实上,警民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在一些地方此前就有实践,不论是“西城大妈”,还是“朝阳群众”,都体现出群防群治的力量,有效实现了基层群众与警务等部门的有机衔接。南宁种下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试验田”,无疑是瞄准了群众需求、基层盼点,揭牌首日就成功化解纠纷,实现“开门红”,将进一步增进探索实践的信心和力量。基层事务千头万绪,群众工作相对复杂。调解工作考验着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都需要强练“内功”,增强警民磨合,依法依规做好矛盾调解和问题化解,及时把情说透,把法讲清,防止矛盾纠纷非理性升级,真正把警民联调中心变为老百姓化烦解忧的“终点站”。“新阳街道警民联调中心”将调解人才培训中心作为重要板块来培育,以提升调解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做实群众工作,显然是打足了“提前量”,考虑到了现实工作需求。群众工作无小事,桩桩件件都反映着民生冷暖。显然,仅靠“警民联调中心”一己力量,难以一一应付基层纠纷难题,需要进一步延伸整合更广泛的部门及行业力量,下好“一盘棋”、打出“组合拳”,持续提升和健全矛盾纠纷化解的力量。“新阳街道警民联调中心”不断增强“聚合力”,加强与综治、法院、司法、城管、妇联、消防、市场监督管理、退役军人事务等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拓展覆盖面,提升服务力,让为民“做主”、为群众服务的初心进一步彰显。此外,还顺应了数字时代发展及偏远群众需求,推出线上调解业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不论是加强部门联动,还是推出在线业务,都需要下好“绣花功夫”,打造成叫得响、传得开的“示范间”“样板间”,进一步推广复制,引领全区上下走好新时代“枫桥路”,驰而不息练强服务基层的“基本功”,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周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uangxishengzx.com/gxzx/153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