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将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重点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4月30日《经济参考报》)摩天大厦是人们心目中现代都市的象征。在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后,中国最为瞩目的城市景观早已不是亭台楼阁,而是一个接一个刷新天际线的摩天大楼。近几年,各地纷纷“争高”。摩天大厦到底能建多高,纪录一再被刷新。一些地方已经患上一种可怕的“攀高症”,为了显示达到政绩的“高峰”,不切合实际,不顾财政的吃紧,城市建设一味地扩张,“贪大求洋”,盲目“攀高”,甚至把“第一高楼”当成城市形象的象征,加以显耀。据统计,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是在中国。而在排名全球前20位的高楼中,有10座属于中国。根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的数据显示,截至年,中国超过米的高楼已经有座,占到全球座的将近一半。预计年中国摩天大楼总数将达座,是美国座的2.3倍。有人指出,与当年的美国、日本相比,当今中国各大城市兴建摩天高楼是一种“暴发户”式的炫耀。盲目“攀高”的理由大都是“中国人口多,向空中发展,为了节约土地”云云。建设这些地标性高楼,真的是为了节约土地,还是为了扩大房地产的利润空间?《中国城市地价报告蓝皮书》显示:仅从7年到年,上海综合地价就由元/平方米暴涨到元/平方米。土地成本上升的同时,摩天楼的建设数量也不断攀升。有专家认为,中国摩天楼拔地而起,大多为了争第一的心理。但是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摩天大楼的“天际线”不断增高,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除了光污染、噪声污染、空间压迫感外,摩天楼比其他民用建筑潜伏着更多的火灾危险性。而我国的消防设施无法满足摩天楼的安全需求,这无疑是一大安全隐患。既然建造高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城市更好地生活,那就应该将建设中的防火问题、逃生问题、节约能源等社会问题都尽量考虑其中,让配套硬软件同时“长个儿”才行。给城市建筑“限高”,回归科学与理性很有必要。在一些地方看来,建设摩天大楼是一种投资赚钱的一本万利之道,所以盲目“贪高求洋”搞攀比竞赛。但从目前国内摩天大楼的经营状况来看,盈利状态很不理想。据说除去北上广深的部分摩天楼,大量的二三线城市并没有因摩天楼而获得真正效益,甚至还成了地方财政的一大负担。经济实力并非雄厚的大量城市,写字楼的空置率长期居于高位,部分花巨资建设的超高层大厦根本无望收回投资。可谓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国家出台“限高”政策,既是对城市建设的纠偏,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正如美国著名建筑师法兹勒·康所说,“今天建造层的建筑已经没有任何实际困难。要不要盖摩天楼,并不是工程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国家出台政策规定,给城市建设“限高”彰显科学与理性。(吴玲)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uangxishengzx.com/gxsh/16068.html |